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创新教育>>教师风采>>正文

实验室里写人生

发布日期:2015-12-10

---记bet365皇冠体实验技术教研室张晓教授

张晓教授是bet365皇冠体实验技术教研室主任,也是学院土生土长的一位年轻博士。参加工作23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与坎坷。面对艰辛,他从没低过头;面对坎坷,他从不畏惧,正是这些艰辛与坎坷的磨砺和锤炼,成就了今天的张晓,使他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曾有人说过,45岁是成功男人的“钻石”年龄。的确,有不少人在这个年龄段当了官、撑了权,下了海、挣了钱,而张晓教授却始终和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在医学“实验田”里播种着自己的理想,耕耘着自己的人生。

1、历经风雨,痴心不改,热爱教育事业

张晓教授1983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1987年来到bet365皇冠体人体解剖教研室任讲师。在学院工作的20年时间里,从领导到群众,都公认他是个对教师工作极其热爱的人。

200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成都军医学院整体移交四川省继续办学,这就意味着全院人员都要集体脱下军装。巨大的变动使全院工作人员思想波动,日常教学工作产生了不稳定的因素。正逢这种情况时,张晓下班回家路过石化厂附近,被一辆急速行驶的机动三轮车撞伤,造成右前臂尺骨粉碎性骨折。在住院治疗期间,他时刻都在牵挂着教学,牵挂着学生,牵挂着教研室的工作。住院仅3周,他就急着出了院。在出院时,医生给他开了3个月的病假,可是他一天也没有休息,而是带着伤痛,手臂上缠着绷带,回到了他日夜牵挂的讲台。上课时,他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可他仍咬牙坚持,一丝不苟。讲台下的同学们都为张教授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他们更加专注的聆听张教授所讲的每字每句。

步入教坛的张晓教授,一直在bet365皇冠体任教,20年来,学校经历了数次人事调整和变动,张晓也曾得到过多次调任的机会,但无论学校怎样变化,外界对他怎样诱惑,他都从来没有动摇过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决心。2004年初,学院响应中央军委号召改制转入地方,在决定是随在学院就地转业还是自主择业时,不少人都对学院的办学前景持怀疑态度,纷纷选择了离开。就在这个时候,张晓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任院长的同学劝张晓离开bet365皇冠体到同济就职,对方还给予优厚的待遇。同时,昆明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也希望张晓到该所任职,那里科研条件好,年薪高,并提供10万元作为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他的爱人处于家庭需要的考虑也劝他选择自主择业,到其它更好的单位,离家也近能更多照顾家庭。但是,张晓断然拒绝了,他说:“学校转地,缺乏人才,百废待兴,我是在bet365皇冠体成长起来的,现在正是学院最需要我的时候,要我在这时离开这个学校,我做不到。”是啊,二十载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二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园地上辛苦耕耘,在这片热土上不知洒下多少汗水,呕沥了多少心血!他对学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感情,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学生,热爱这个学校。他早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bet365皇冠体的发展和腾飞。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院,张晓教授不但是个出色的“工程师”,而且还是一个“超级保姆”。 2004年8月,bet365皇冠体从军队移交地方后,人员变动非常大,实验技术教研室只剩下张晓一个“光杆司令”。每天上班时间仅有8小时,而张晓的课经常就安排有6节,最多的一天有10节。每天除了上课,张晓还要参加会议、做工作总结、做教学计划,不要说午休,就连吃饭的时间用上都不够。实验室工作千头万绪,点点滴滴,他不仅是实验技术教研室的老师,还是电工、搬运工和清洁工。工作超负荷运转已经让张晓难以招架,而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更让他力不从心。每次做实验,学生一来就是100多人,几个实验室里常常“人满为患”,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常常把仪器搞的不是硬件坏,就是软件坏。原本不怎么精通仪器维修的张晓,为了不影响学生们做实验,不得不硬着头皮在晚上进行保养维修。为此,他专门买来了各种电脑软件、电烙铁和钳子等实用工具,一段时间后,张晓也成了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维修的行家里手了。日常教学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他都能轻松解决,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无论是同事还是学生都暗暗佩服张教授的“全才”。

2、开拓创新,乐于奉献

张晓教授在工作上不仅兢兢业业,而且敢于创新。1998年,张晓被任命为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主任。当时,学院仅有生理实验室2间,病理实验室2间,药理实验室1间,实验员3人。实验室使用面积和管理模式都与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发生了较大冲突。为了建立与新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的高效和完善的实验教学体制,1998年3月28日张晓参加了《面向二十一世纪四川省实验室改革与管理研究》课题研究,1998年5月在四川省最早组建了以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的实验教学力量为基础的,院系两级管理的机能实验室。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医学教育向开放型、综合型、创新型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育思想,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张晓带领老师们大胆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删减传统验证性实验,增加跨学科的综合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虚拟实验。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泛的自主性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张晓教授领导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2003年以来,他带领学生完成探索实验56项,发表了科研论文5篇。通过此过程达到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启迪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有利于现代医学人才全方位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和个性化创新精神的培养。近5年来,他在教学研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承担省和校级教学研究课题7项,发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论文近30篇;参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机能实验学》1部,主编《医学机能实验学》1部,配套教材1部,并建立了“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及实验室的网页。张晓不但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还热情投入科研工作。他先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论著3部。

4、钟爱教坛洒汗水,焕发精神献丹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晓教授每天从早到晚地奔波在讲台与实验室之间,对待工作始终一丝不苟、严谨执着。在教学中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他为了举办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放弃了很多的节假日。学生课外的时候,通常是他下班的时间。尽管这样,他还是抽出许多时间指导学生。他指出,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专科教育是传输知识,而本科教育是创新知识,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一把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梁楠同学在这方面感受很深。她在入学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研论文,怎样撰写科研论文。她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后,经过张晓老师的悉心指导,她不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进行科研思维。在梁楠开始写作第一篇科研综述时,她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于是,她去请教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导师张晓教授。张晓教授耐心地辅导了她。此后,她开始学习查阅资料,从图书馆到阅览室,了解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写了初稿给张晓老师看。当时,梁楠的心里真有点担心,这是她第一次写科研论文,她担心做不好会被批评,更担心不能继续参加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但是,出乎她意料的事,张晓看了以后,并没有生气或不耐烦,而是耐心的指出了存在的错误,并鼓励她不要放弃继续修改。然后,他就开始给梁楠讲解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机制、科研论文写作的要求,指出科研论文的核心就是要有创新思维,在交谈中甚至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在张晓的鼓励下,她更有信心完成这篇科研论文,她继续查找文献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一遍又一遍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张晓教授也为梁楠层层把关,大到文章标题,小到标点符号都一一指正,到文章基本满意时,竟然修改了8遍。最后,在张晓教授的帮助下,梁楠同学撰写的这篇科研论文已于2005年9月在《四川解剖学杂志》发表。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梁楠同学都激动不已,她说:“在生活中,总有一种感动会令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会使人心灵振憾;张老师是院长助理,又是教研室主任,平常有繁忙的的教学、行政和科研工作,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本科学生,张老师却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为我修改文章,张老师对我们学生的深厚感情让我感激,张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对我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生。”张晓教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没有多拿一分奖金。他图什么?如果一定要说他图什么,那他图的只能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能诠释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一叶绿而知天下春,一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伟大人格,张晓教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他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5.言传身教,诠释创新,点燃探索火把

爱迪生说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发明。”在张晓教授所承担的机能实验学课堂上,他注意到实验动物平台过于简单,家兔解剖台,蟾蜍解剖台与大鼠解剖台是独立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起到固定动物的作用,而在实验中要求在家兔机体上安装血压换能器和呼吸张力换能器,同时还要使用照明灯和输液器,因此,现有的实验台操作不方便,不便于实验的有序开展和教学示范。课后,张晓教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怎样才能使实验台既方便实验,又能适应各种实验动物的个体大小?他找来废弃的硬纸板,实际剪裁,制作测试。经过多次尝试后,他设计了一个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拆装自由、可进行兔、鼠、蛙等多种动物实验的多功能医学机能实验台,并且,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同学们与张晓教授交往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绝对不会否定新的事物,而是热情鼓励同学们大胆探索未知世界,点燃你心中探索的火把。”对于这一点,申报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的徐帆同学体会最深。

2005年10月,2003级药学本科班的潘江涛同学不幸患肝炎生病住院,张晓和徐帆同学去医院看望他。在医院里,徐帆留意到一个现象: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很多患者的手部是冰凉的,家属通常用毛巾热敷。一天,潘江涛输注的液体中添加了K+,他的手臂格外的痛。这时,徐帆想,能否用手臂保温装置来有效解决输液疼痛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他和张晓教授共同讨论。张晓告诉他说:“输液所引起的手臂冰凉问题,很常见,临床上多采用毛巾热敷的方式处理,你想怎么办?” 徐帆回答到:“我想在输液瓶上安置一个固定的套子,通过套子加热液体。”张晓并没有否定这种想法,但提出加热是否会影响药物的化学性质,影响药物疗效。带着这样的疑问,徐帆开始仔细搜索与此相关的材料,他了解到单纯的在输液瓶加热,会使局部温度升高,局部的高温可能导致白蛋白等药物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张晓也在仔细的检索文献,他启发性的提出了几个问题:怎样解决患者输液时手臂冰凉这一问题,能否使用电力作为廉价能源;同时,应考虑到患者之间不能交叉使用,使用成本和循环利用等问题。最后,徐帆同学完成了手臂输液加热保温器的设计,于2004年申报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此后,徐帆同学在张晓的指导下又设计了电热保温鞋垫,并获得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张晓教授为什么能甘于吃苦,清贫乐教?因为他热爱bet365皇冠体,这里的一砖一瓦凝结着他的汗水,一草一木寄托着他的希望。他说:“回顾20年的教师历程,我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bet365皇冠体的教授,这当中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我感悟最深的两个字是:“热爱”。为什么我要选择热爱这两个字,因为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在未来的征途上,将要面临无数和曲折和坎坷,所以,我们需要一盏

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这盏明灯就是热爱。首先,要热爱生命。因为热爱生命,我们才会诚信,去做一个高尚的人;才学会尊重,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才懂得宽容,我们才会去挖掘人生无限的潜能,让自己的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芒。其次,要热爱工作。我们不能任意选择自己的职业,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工作的热爱。因为热爱,我们才会对病人满腔热沈,象南丁格尔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才会对技术精益求精,我们才会选择终生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要热爱生活,一辈子学习做人。我们要把学习做人当作我们一生的课题。为什么?我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说:“天行大道,道生之,德蓄之。”这句话的一个意思是说,天下的万事万物遵循客观规律而发生,但是,要成就一番事业,要以道德为核心,做人为根本。怎样做人呢?孔子说“物格而知至,知至而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一名高尚的负责任的人。光荣与梦想齐飞,这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责任,张晓教授一直用一句话不断地激励他自己:志存高远,胸怀祖国;终身学习,迎接挑战;追求卓越,创造辉煌。”

“把知识传给学生,把智慧献给学院,把快乐留给自己”。这是张晓教授在工作手册上写下的几行钢笔字。正如这几行字,张晓教授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无数次的艰辛与坎坷;正如这几行字,张晓教授在医学“实验田”里无怨无悔地精心耕耘着自己的人生!

上一条: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感想 下一条:追求卓越,创造辉煌

关闭